Search

美中高層會晤,美中關係進入拜登時代

美國國務卿布林肯、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,將於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美中高層會晤,美中關係進入拜登時代

美國國務卿布林肯、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,將於3月18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,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、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,舉行美、中高層會晤。

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不到60天,選擇透過2+2美中對話進行風險控管、解決分歧,非常值得台灣關注,甚至可說是中美未來關係的指標。目前美、中兩方都想走出川普時期幾近攤牌的惡化陰霾,近一步控管風險、恢復高層戰略對話,而「台灣議題」不會缺席、也避免不了,台灣籌碼有限、沒有過多的條件玩弄美中關係,想辦法回到現實面爭取最大戰略利益比較實在。

拜登上任後首次美中決策官員會晤,代表在拜登就任及中國兩會過後,美中初步接觸,走出過去川普執政時期的惡化局面,也傳達拜登將美中關係放在極高的位置,希望短期得到一定的共識降低風險,美中外交高層會晤,其中一定會涵蓋「台灣議題」,對談內容與方向都將影響台灣利益,我們不可不慎,事前的控管對台灣很重要,萬一「台灣議題」成為美中的絆腳石,對台灣並非好事;當然如果美中之間就「台灣議題」達成某些默契,對台灣何嘗不是一件好事。

此次美中2+2的接觸,不僅有上述趨勢在其中,甚至蘊含「準備恢復美中之間高層對話」預做準備。過去兩年,美中之間的經濟、戰略對話都已經停滯,但美中現在不願意進行全面性對抗或衝突,所以彼此要確認歧見、確認意識形態分歧與地緣政治、國際經貿事務或戰略利益上的衝突。透過這次高層次的對話,美中想進一步控管風險,而這大趨勢是顯而易見的。

目前外交部也表示正與美方積極溝通,希望事先了解議題內容,或之後也希望美方能給台灣一個簡報,而過去國民黨執政時也是如此,事前控管對台灣很重要。

美中對台灣議題達成共識對台灣不是壞事

扁政府於2000至2008年執政期間,沒有跨越「兩岸紅線」有兩個主因。
其一,是扁政府8年任內無法掌握立法院過半席次,當時國民黨、親民黨掌握的過半的立法院席次,因此立法上阻止陳水扁進一步冒險。
其次,美中當時進行戰略交流,有共同利益,美中不希望台海問題或有關於台獨性質的公投踩到大陸紅線,讓美國捲進衝突,因此美中有默契限制陳水扁。
而時任大陸國台辦主任每年都會訪問華府,就能看出美中之間對於「台海事務」有共同考量,因此陳水扁被這兩股力量壓制。

美中關係會影響台灣發展。因此台灣的利益與籌碼有限,沒必要站在風頭浪尖上,也不必認為自己能單方面去影響美中,或中美會為台灣做出犧牲,這些都是「夜郎自大」的想法,況且台灣也沒有過多籌碼、也沒太多條件玩弄美中關係,想辦法回到現實面爭取對台灣戰略最大利益比較實在。

台灣今年剛好沒選舉,蔡政府應該盱衡國際局勢、台灣利益與兩岸發展,既然敦請邱太三來擔任陸委會主委,蔡應該給邱有更大自主空間,蔡應該把握這個機會,想辦法去跟大陸溝通、對話。

美中關係已經發生變化,這不是單純「美國親中」或「美國反中」這麼簡單。美中議題是一個長期性、戰略性的議題,如果只用「二分法」去簡化,是無法見到問題的本質,台灣處理兩岸事務,更不能跟著美國親中或反中調整,這也不對。

蔡政府有實際掌握美中關係變化嗎?

蔡政府知道要做調整,否則陸委會與國安團隊不會在拜登上任後出現人事更迭。但這還牽涉到民進黨內台獨勢力強硬派的看法,以及拜登對中國大陸的態度,因此蔡英文現在還在觀察中。

蔡英文此時應該強化國安團隊,把重點擺在這裡,專心處理好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,這議題會比鳳梨還重要,當然顯耀不是說鳳梨不重要,但與美中2+2會晤相較之下,顯然後者對台灣整體的影響會來的更為巨大。

兩岸關係受到美中關係影響甚巨,很多兩岸事務並非台灣單方面能影響左右,建議民進黨高層要先了解美中關係的互動與架構、走向,才能權衡找到兩岸關係的走向,而不是從民進黨中常會上就可以做成決定或影響中美關係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